外卖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解决吃饭问题的主要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甚至每顿午餐都依赖外卖。外卖包装中大量使用的塑料制品会引发健康隐患。

一些地方的外卖商家会用塑料袋直接装盛热汤类食物,如螺蛳粉、米线等。部分小摊贩甚至将食物裹着塑料袋直接放在蒸锅上加热。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韩国的路边小吃摊,商家会在塑料盘或塑料碗上套塑料袋,直接将刚出锅的鱼饼、年糕等食物放在上面。顾客用餐后,塑料袋被丢弃,塑料餐具简单擦拭或不擦拭就直接套上新塑料袋供下一位顾客使用。

在新加坡,一些摊贩仍习惯用塑料袋装热食和汤类食物。泰国游客也常惊讶地发现,外卖食物几乎都用塑料袋包装。虽然塑料包装为商家和顾客提供了便利,但研究者对其潜在的健康风险表示担忧。

宁夏医科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使用塑料外卖容器可能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动物实验,探讨了一次性塑料容器在接触高温后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研究首先对30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过去一个月内使用塑料容器的频率及心血管健康状况。随后,研究人员进行了动物实验,将一次性塑料容器与沸水接触,收集不同时间段的浸出液并喂食给老鼠,持续三个月。实验将老鼠分为四组,分别对应塑料容器接触沸水1分钟、5分钟和15分钟的情况,另设一组对照组。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通过代谢笼收集老鼠粪便进行微生物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并在麻醉状态下采集血液样本检测心血管相关指标。最后,研究人员对老鼠心脏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高频率接触塑料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动物实验表明,塑料容器接触热水后释放的浸出液对老鼠心肌组织造成了明显损伤,并引发了炎症反应。塑料浸出液可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影响免疫反应和代谢过程,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塑料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如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盐(PAEs),可能干扰激素平衡,进一步危害心血管健康。

专家指出,虽然偶尔接触塑料容器的风险较低,但长期使用塑料容器加热或盛放热食可能带来健康隐患。高温会加速塑料中有害物质的释放,增加人体摄入风险。即使是标注“微波炉安全”的塑料容器,也可能在加热过程中释放少量化学物质或微塑料。塑料在洗碗机中受热或接触强力清洁剂时也会分解。

为减少塑料带来的健康风险,建议尽量选择玻璃、陶瓷或不锈钢材质的食品容器。现有的塑料容器可用于冷藏食物的储存,但应避免加热或反复使用。塑料会随时间分解并释放微量化学物质,尤其是当它被加热、破损或老化时,健康风险更高。

对于每天依赖外卖的上班族来说,目前尚无完美的解决方案,但选择使用环保包装的商家或自带非塑料餐具是减少风险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