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离开非洲后,与尼安德特人多次杂交,可能导致后者约4万年前灭绝。学界对这两个人类物种杂交的时间和地点尚无明确结论,《自然》杂志的新发现揭示了4.9万至4.5万年前影响非洲以外现代人基因的混血事件,为智人迁徙提供新的见解。

2024年1月,《自然》和子刊《自然生态与进化》发表3篇文章,报道智人最早到达北欧地区生活的考古发现,德国拉尼斯Ilsenhöhle洞穴遗址出土的遗骸碎片经过形态学、蛋白质组学分类学鉴定、线粒体DNA分析及放射性碳定年,确认这些遗骸属于LRJ文化的欧洲首批智人,约45000年前已到达高纬度地区,早于尼安德特人的灭绝数千年。

LRJ文化(Lincombian-Ranisian-Jerzmanowician)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石器工业文化,以长叶片状石刃为代表,曾被认为由尼安德特人创制,现在认为是智人成果,LRJ文化罕见,分布在欧洲西北部和中部。1930年代,考古学家在Ilsenhöhle遗址发掘出许多LRJ石器。

研究者认为,北欧的LRJ人群与尼安德特人共存至少5000年,有时会杂交,可能推动了后者的消亡。研究人员分析了德国Ilsenhöhle遗骸的6个基因组和捷克Zlatý kůň洞穴遗址化石的1个基因组,发现两个德国个体与捷克个体有密切遗传关系,属于同一族群。

捷克个体是一具头骨化石,分析显示是一名携带约3%尼安德特人血统的女性,可能属于一个对后来欧洲人和亚洲人无遗传影响的群体,科学家认为她是智人向非洲外扩张后最早的欧亚居民之一,生活在4.5万年前或更早。

新论文作者推断,德国和捷克的LRJ个体是已知最早从非洲走出的现代人类谱系中分岔的族群,他们所拥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片段源自49000至45000万年前的混血事件,目前世界上所有经过基因测序的非洲以外人类的祖先,都曾在那段时期生活于同一人群中。

早于5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类,如6.5万年前到达澳洲的居民,广西智人洞内有10万年历史的现代人类遗骸的主人,代表非洲以外智人族群,未对我们产生遗传影响,有人怀疑年代测定的准确性,或认为他们很早到达亚洲和澳洲,最终灭绝。

北京大学的古遗传学家遇赫表示,除非在一些古老的亚洲化石里找到DNA。

LRJ人群缺乏现存欧洲人所拥有的一些关键突变,如造成苍白皮肤的基因。人类的祖先在非洲演化了数百万年,尼安德特人的祖先约60万年前独立发展,遍布中东,并在欧洲和西亚定居。约4万年前,尼安德特人从化石记录中消失,智人在非洲停留更久,离开后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并杂交的地点很可能是中东,学界估计二者首次杂交的时间可能在5.4万年前到4.1万年前。基于上述时间线,现代人类曾以极快速度从中东迁徙至欧洲北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