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良药苦口,当中药太苦难以入口时,我们常会捏住鼻子一口气喝下去,这样苦味会减轻不少,就像感冒鼻塞时,吃东西总觉得没味道一样。
虽然味觉主要靠舌头感知,但为什么捏住鼻子后,嘴里的味道会变淡呢?
食物的味道或风味不仅仅来自舌头,味蕾上的受体能感知甜、酸、咸、苦、鲜等基本味道,但更复杂的风味则依赖嗅觉,食物的口感和外观也会影响大脑对味道的整体感知。
当我们进食或喝饮料时,食物中的一些分子会通过喉咙后部到达嗅黏膜,激活嗅觉受体。捏住鼻子会干扰这一过程,导致品尝到的味道缺失一部分风味。你可以做个实验,闭眼捏住鼻子,尝试区分草莓、橘子和葡萄软糖的风味,可能会发现难以分辨。如果睁开眼睛,看到颜色后,区分起来会容易一些。
鼻炎或鼻塞时,人们常抱怨吃东西没味道,原理与此相同。虽然鼻塞或捏住鼻子时,热气腾腾的食物仍可能通过分子传递刺激嗅觉,但太烫的食物对口腔和舌头并不友好。
辣椒和薄荷带来的火辣或清凉感与嗅觉无关,但它们的香气也依赖嗅觉。捏住鼻子后,这些风味也会有所减弱。实际上,食物的风味是由嗅觉、味觉、触觉和视觉共同构成的味觉系统感知的,其中嗅觉贡献了80%。
为什么捏住鼻子就尝不到味道?更准确的说法是捏住鼻子后只能尝到有限的几种味道。要理解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思考。
味道是什么
味道是味觉受体对食物中分子反应的结果。大脑会储存我们日常饮食的感觉,并用酸甜咸香苦等词语描述,这些信息通过多种感官共同传递到大脑。
鼻子和舌头的分工
舌头只能感知酸、甜、苦、咸、鲜五种基本味道,而鼻子能分辨的气味种类则多得多。目前科学界尚未确定人类能区分的气味数量,但估计在10,000到1万亿之间。无论是品酒师、香水闻香师还是咖啡杯测师,他们的第一步都是闻,嗅觉感知的气味被称为香气。
嗅觉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鼻腔黏膜上的300多种嗅细胞感知,称为鼻前通路;另一种是通过口腔和喉咙感知,称为鼻后通路。前者主要用于感知食物散发的气味,比如闻咖啡粉时的花香或果香,后者则是食物进入口腔后,气味通过鼻后通路传递到大脑。我们常误以为这是舌头的功劳,其实是嗅觉的作用。
感冒时吃东西没味道,是因为鼻子堵塞,原本通过嗅觉感知的风味受限,觉得吃什么都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