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了科学研究的支持,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近万名9至10岁美国儿童的跟踪调查,发现游戏时间与智力提升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新方法,严格控制了遗传和社会经济背景因素的影响:
1、多基因评分(cogPGS):利用大规模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计算与认知表现相关的基因区域的加权效果大小,生成每个参与者的多基因评分。
2、潜变量变化分数模型:分析屏幕时间对智力变化的影响,同时考虑基线智力、多基因评分、社会经济地位(SES)和屏幕时间类型。
研究数据来自美国青少年脑认知发展(ABCD)研究,涵盖智力测量、社会经济地位和遗传信息,智力测量通过五项认知任务完成,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家庭收入、父母教育和社区质量综合评估。
1、游戏与智力提升:游戏时间和观看时间对智力水平有积极影响,其中游戏的影响稍高,两年后,游戏时间较长的儿童在五项智力测试任务中有四项得分显著提升。
2、性别差异:男孩的游戏和观看时间多于女孩,女孩的社交时间更多,屏幕时间对智力的影响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3、家庭因素:家庭内的多基因评分对基线智力的影响约为家庭间的三分之二,对智力变化的影响不显著。
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分享了电子游戏的积极案例。例如,一位家长发现孩子通过玩Minecraft显著提高了英语水平,甚至能使用专业术语。大学老师指出,许多学生通过游戏首次接触电脑,游戏成为推广新技术的有效工具。
尽管研究结果支持游戏对智力的积极作用,但也有质疑声音:
1、对比线下活动:有人认为线下活动可能对智力提升更有效,建议将游戏与更广泛的日常活动进行对比。
2、游戏类别差异:不同游戏对智力的影响可能存在显著差异,需进一步研究。例如,老年人玩《超级马里奥64》可增加海马体灰质量,音乐训练则有助于增加额叶皮层灰质量,预防老年痴呆。